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記者 姚藍婷 通訊員 黃桉 黃舒敏)近日,記者走進藤縣協進建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看到,機械臂精準揮舞、高效作業,光衡AI視覺檢測系統如同“火眼金睛”,對每塊瓷磚開展毫秒級掃描檢測,隨后自動分揀系統快速完成分類處置。曾是依賴人工目檢的傳統生產場景,被數字化流程全面替代,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穩定性大幅提升。
這一轉變,正是藤縣積極推動人工智能與制造業深度融合,以數字技術為產業升級賦能的生動實踐。近年來,藤縣聚焦推動陶瓷、鈦白、林產林化等主導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通過“人才+智造”雙輪驅動,推動產業逐步實現從“制造”到“智造”的跨越。
人才先行夯實創新根基
“我們把人才培養、智能化發展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以最大誠意、最優政策、最好服務吸引集聚人工智能領域高端人才?!碧倏h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為強化人才支撐與技術賦能,該縣積極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已與廣西大學資源環境與材料學院、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桂林理工大學新型建筑陶瓷及資源循環利用研究所等多所高校院所建立合作關系,并在廣西蒙娜麗莎新材料有限公司設立科研基地。依托“高校研發+企業應用”的協同模式,各方圍繞智能制造、工業大數據等重點方向開展聯合科研攻關,同步推進人才培養工作。
這一系列舉措,不僅為藤縣破解產業發展技術難題提供了支持,更構建起“引才、育才、用才”的良性閉環,為當地實現產業智能化轉型筑牢了技術與人才根基。
此外,藤縣通過“走出去學+沉下來練”的多層次培養模式,為縣域發展夯實人才支撐。一方面,該縣積極組織100余名人才前往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區,開展專題培訓與學習交流活動,助力人才拓寬視野、提升能力;另一方面,在縣內常態化開展人才能力提升培訓,提升人才創新思維和能力。
平臺聯動加速成果轉化
秉承“產學研用”融合的思路,藤縣通過搭建戰略合作與人才交流雙平臺,為縣域產業轉型升級注入強勁動力。
在創新平臺合作方面,藤縣已與廣西產研建陶技術研究院等7家省級創新平臺建立戰略合作關系。雙方通過定期舉辦技術研討活動,加速科研成果向生產力轉化。截至目前,藤縣縣域企業累計獲得各類專利100多項,實現科技成果轉化90多項。
此外,藤縣創新打造“紫藤人才薈”交流平臺,聚焦人工智能、綠色轉型等研究方向,組織各類人才深入產業一線,實地收集生產經營中的實際問題,并開展系統性調研論證。截至目前,“紫藤人才薈”已累計形成40余份高質量調研報告,提出針對性意見建議210余條,為藤縣產業數智化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智造升級彰顯轉型實效
在人才與創新成果的有力支撐下,藤縣聚焦陶瓷、板材、造紙等優勢產業,全面實施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推動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加速邁進。
在推進生產全流程數字化管控方面,廣西蒙娜麗莎新材料有限公司借助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以及物聯網技術,建成陶瓷行業智能制造大數據中心,實現生產全流程的數字化管控。如今,該公司關鍵設備數控化率達98%,生產效率提升25%。企業負責人表示:“智能化改造帶來了顯著效益,運營成本降低了10%,同時優等品率提升至歷史最佳水平。”
與此同時,AI質量檢測系統的推廣應用,成效頗為顯著。在藤縣協進建材科技有限公司,瓷磚經AI智能視覺分選系統檢測后,工作人員僅需進行輔助檢測。據公司總經理助理介紹:“技改后,智能化設備占比已超80%,分選速度較人工提高了40倍,產品優等率從92%提升至98%。”
藤縣以“人工智能+”為抓手,逐步構建起人才為引擎、平臺為支撐、以智能制造為核心的發展新格局。展望未來,藤縣將持續深化人工智能在產業中的應用,進一步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并進的區域競爭優勢,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